【星期五的月光曲-台積電文學沙龍98現場報導】每天都是最好的一天

侯延卿╱報導 2023年9月的「星期五的月光曲」文學沙龍,由作家林楷倫和寺尾哲也擔綱朗讀,主持人是蕭詒徽。 寺尾哲也筆名來自《鐵馬少年》與《黑子的籃球》兩部動畫中的人物,兩個角色組合起來就是他理想中的自己。他畢業於台大資工,在Google任職多年,曾派駐舊金山灣區和東京。專職寫作之後,以廣大讀者為訴求目標。這次朗讀的作品〈健康病〉,選自短篇小說集《子彈是餘生》。 林楷倫連續三年獲得林榮三文學獎,之前他以為寫關於魚販的文章不會有人看,後來他描寫魚販生涯的散文《偽魚販指南》引起讀者關注,才知自己的身分是寫作養分。他常跟朋友說,每個人的身分都是有趣的,不要吝於書寫自己的身分。朗讀小說《雪卡毒》中的〈溪底無光〉,描寫賭徒。林楷倫身邊有一個現成的賭徒,就是他父親,二十年前上億家產被父親賭光了。但在構思的時候,他覺得單寫賭徒很無聊,因此把妻子也寫成其中一個角色,妻是泰雅族人,家鄉在遙遠的部落。賭徒與偏鄉結合,使這篇小說成了「跑路指南」。寫爸爸的時候,林楷倫為了融入角色,必須同理這個賭徒的行為,才能寫出賭徒的心理。感到對父親的恨意,卻要將父親的視角轉為自己的視角,那是痛苦的。有人說林楷倫的小說描繪社會底層。他認為,無論書寫菁英或底層,身為一個寫小說的人,想讓讀者知道那些角色的心態,也想寫出社會群體可以共同感受的心情。

【星期五的月光曲-台積電文學沙龍98現場報導】每天都是最好的一天
【星期五的月光曲-台積電文學沙龍98現場報導】每天都是最好的一天

【星期五的月光曲-台積電文學沙龍97現場報導】鳥獸躍然紙上,詩人隱身詩中

【侯延卿/報導】 2023年8月25日「星期五的月光曲」文學沙龍是三位詩人的組合──由楊宗翰和林德俊對談與朗誦作品,主持人是廖之韻。三人年齡差不多,都是六年級中段班。 楊宗翰十八歲創立「植物園詩社」,是當時大專校園最大的跨校性詩社。他從高中開始寫作,卻遲至今年才推出他的第一本詩集《隱於詩》,因為他覺得一定要把一個願望完成之後,才有辦法走向下一個階段的夢想。二十年前,他的願望是寫一本台灣新詩史。他和孟樊合作《台灣新詩史》,綱要與試寫的篇章都公開了,結果寫到一半,楊宗翰到菲律賓服替代役、又在華文學校當教務主任,回台灣之後,工作、讀書、又工作,直到2021年,孟樊說再拖下去他就要退休了,於是2022年寫詩史這個夢想完成了。楊宗翰坦言,想拖就會拖很久,想快就會很快完成! 林德俊則努力在新詩領域做跨界的事情,遊走各式媒介之間。林德俊企圖把文學從紙本移師到另一個向度,例如他想為環境提出針砭,便返鄉回到霧峰,以具體行動推行文化社造,進而交往了一些照顧人也照顧動物的社區朋友、加入了友善土地的行列。目前他每天在做的事都跟「貓頭鷹人工巢箱」有關,因為霧峰的淺山地區種植許多龍眼樹,過去常傳出果農摔傷事故,所以矮化植株方便採收。不過,人類解決了自己的問題,卻創造了貓頭鷹的問題──貓頭鷹找不到樹洞了。由於貓頭鷹不會自己築巢,只會找現成的樹洞生養小孩,所以復育人員掛設人工巢箱等候牠們來投宿,並裝設針孔攝影研究育雛動態。對文學創作者而言,這樣的生活經驗當然是很棒的素材,林德俊覺得受到召喚,情不自禁寫下相關的故事與詩。他以「小熊老師」之名創作生態教育繪本,以社區的真實故事為基底,然後賦予想像的翅膀,這次首先朗讀繪本《貓頭鷹的孵夢森林》節選段落。林德俊的動物詩簡短且具互動性,朗讀〈貓頭鷹短句〉時,把詩當作謎題有獎徵答,「飛翔的時候/我把世界調成靜音」是指什麼呢?原來是貓頭鷹翅膀有類似吸管的構造,夜間飛行無聲,可提高獵捕成功率。

【星期五的月光曲-台積電文學沙龍97現場報導】鳥獸躍然紙上,詩人隱身詩中
【星期五的月光曲-台積電文學沙龍97現場報導】鳥獸躍然紙上,詩人隱身詩中

【星期五的月光曲-台積電文學沙龍96現場報導】詩的力量,命運的隱喻

【侯延卿╱報導】 2018年台大校長遴選風暴(卡管案),幾乎摧毀了起步未久的大學自治。詩人也是報導文學作家楊渡,訪談相關人士,寫出整個過程,結合主角管中閔的心情記事,成為《大學的脊梁》一書。2023年7月28日「星期五的月光曲」文學沙龍邀來管中閔和楊渡對談,主持人是須文蔚。 在這個屬於文學的夜晚,管中閔覺得自己是一頭黑羊,混跡在文學人之間。其實管中閔年輕時喜歡文學與歷史,曾於1979年以〈日月不淹春秋序〉獲第二屆「時報文學獎」敘述詩佳作,筆名「管懷情」。 這次文學沙龍,楊渡朗讀管中閔刊登於1988年11月7日時報《人間副刊》的長篇組詩〈讀史札記〉,並且指出:「管中閔青年時代寫的詩,原本是思考歷史,卻彷彿預言了自己後來的命運,成為卡管案的隱喻。」 管中閔寫〈讀史札記〉是有感而發,他看整個近代史就是不停地打仗,很多人包括他父親從小就開始逃難生涯,那種命運不是自己的選擇。更荒謬的是還有許多戰爭是自己人打自己人,用殘忍的殺戮來區分誰是自己人。詩中「攀登之頁」這個章節說的「我是風」、「我是火」、「我是雨」便是描繪政治鬥爭下,搶先登頂的人自視為風、火、雨;楊渡解析,「攀登之頁」像在寫今日爭奪權力的人,面對權力慾望時的心態,具有超越時代的意義。

【星期五的月光曲-台積電文學沙龍96現場報導】詩的力量,命運的隱喻
【星期五的月光曲-台積電文學沙龍96現場報導】詩的力量,命運的隱喻

【星期五的月光曲-台積電文學沙龍95現場報導】花開花落,此身彼身

【侯延卿╱報導】 如果人生重來,還會步入婚姻嗎?以前的林黛嫚說,若能重來,她不要結婚,因為婚姻剝奪太多人生空間,而且不能自由吃東西(林黛嫚家裡向來是先生煮飯,冰箱、廚房都不歸她管)。不過,去年經歷一場大病,她的先生全心全力照顧她,企業擱著不管,讓她有了醒悟。如今再問她,如果人生重來,她鄭重回答:「我還是會結婚,嫁給現在的先生,生下現在的兩個小孩!」 6月30日「星期五的月光曲」文學沙龍是「小說族同學會」,由林黛嫚和彭樹君擔任朗讀嘉賓,主持人是郭強生,三位作家都是當年希代出版社「小說族」的作者。彭樹君稱林黛嫚「十全夫人」,家庭美滿、職涯順利,一切都很美好。在許多朋友眼中,林黛嫚是「人生勝利組」,三十出頭就接掌當時三大副刊之一的《中央副刊》,拿到博士學位之後在大學教書,並持續寫作。 郭強生透露,林黛嫚有一句很有氣魄的名言:「我不是需要被疼愛的女人,我是會做事的女人。」林黛嫚是工作狂,全盛時期同時做七份工作,其中三份是有給職、四份不支薪,即使沒酬勞的工作也要辦活動,並非閒差。然而生病造成人生的重大改變,她將磨難過程記錄為《彼身》一書,回顧往事、前瞻未來。她說現在已是「新身」,就讓過去的留在過去,希望未來開心歡樂過好每一天。她年輕時夢想成為專職作家,現在到了耳順之年,終於達成願望,今年十一月南投縣文化局將出版林黛嫚的短篇小說集《星期天的圖書館》。

【星期五的月光曲-台積電文學沙龍95現場報導】花開花落,此身彼身
【星期五的月光曲-台積電文學沙龍95現場報導】花開花落,此身彼身

【星期五的月光曲-台積電文學沙龍94現場報導】女二,開房間

【侯延卿╱報導】 2023年5月26日「星期五的月光曲」文學沙龍,由鄧九雲和王天寬擔任朗讀嘉賓,主持人是白樵,三位都是遊走於劇場與文學的跨界創作者。鄧九雲是演員,也是作家,小說《女二》前年獲得台北文學獎年金大獎。王天寬是2019台灣文學金典獎雙料得主,寫作涵蓋多元文類,雖然被稱為詩人,但他更希望成為「小說家」。 去年十二月鄧九雲與一位藝術家在台灣文學館舉辦裝置展,結合視覺、聲音與文字,其中也選讀了王天寬的《開房間》,兩人結識於開幕現場。 鄧九雲曾經參與過許多劇場演出,曾有幾齣戲是在演出三天前才拿到劇本,在非常高壓的情況下工作,演出成功是導演的功勞,演出失敗則歸咎演員太乾,有被霸凌的感覺,於是開始為自己寫台詞、寫故事。目前她寫過唯一完整的劇本,原計畫要在敦南誠品演出21天,卻因為疫情而取消,沒有被演出。她認為劇本的對話不但要精鍊,而且每一句對話都要有動機。她在英國念書時,老師甚至要求劇本裡每一句對話都必須有「及物動詞」。鄧九雲授課教表演時,也會跟學生強調,表演一定要知道動機是什麼。演員腦中有目的性,演出才會自然。無法達到導演的要求時,演員應當自己適時調整做某個動作的動機。

【星期五的月光曲-台積電文學沙龍94現場報導】女二,開房間
【星期五的月光曲-台積電文學沙龍94現場報導】女二,開房間

【星期五的月光曲-台積電文學沙龍90現場報導】魔幻離題夜

【侯延卿】 2023年第一場「星期五的月光曲」文學沙龍,擔綱朗讀的作家是曹馭博和吳佳駿。慶賀春節,主持人蕭詒徽開場先祝大家「福如東海,壽比南山」,開啟今夜的主題──離題。 吳佳駿的《新兵生活教練》入圍2022台灣金典獎,又以《爺爺和我說》奪下第二屆葉石濤短篇小說文學獎首獎。小時候家裡沒有電視,父母都是小學老師,爸爸熱愛音樂和音響,吳佳駿的童年每天在強力音響播放的世界名曲中展開與結束。吳佳駿並非討厭音樂,只是覺得有時候需要留白的空間。長大接觸文字,專注於文字有時聽不到周遭的聲音,終於可以安靜下來,尤其日本文學的語構、語句緩慢,讓人平靜,使他成為日本迷,首篇朗讀〈京都的星巴克們〉。 曹馭博詩集《夜的大赦》於2022獲得Openbook年度好書獎,他從小就是不甘寂寞的個性,企圖強行加入日本話題。小時候他對爺爺的印象是平常說台語,但早晨總是用日語叫孫子起床。爺爺日常喜穿白色吊嘎、露出腋毛,騎著50cc的摩托車,載著曹馭博在新莊的巷弄間穿梭。十幾年前爺爺過世,家人把他的遺物燒光。最近幾年,曹馭博得知爺爺曾經是台共,家族以前姓謝,更早之前又是其他姓氏,並且還有日本血統。曹馭博懷疑爺爺曾在滿洲國當過翻譯官,試圖把爺爺可能的遭遇寫成小說。

【星期五的月光曲-台積電文學沙龍90現場報導】魔幻離題夜
【星期五的月光曲-台積電文學沙龍90現場報導】魔幻離題夜
文學大小事

「星期五的月光曲─台積電文學沙龍」每月最後一個星期五在孫運璿科技‧人文紀念館。「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」粉專:facebook.com/teenagerwri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