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星期五的月光曲-台積電文學沙龍102現場報導】探索歷史,看見未來

主持人汪俊彥(左起)、作家鍾永豐及劇作家鍾喬合影。(攝影:林俊良)

侯延卿/報導

「就如戰爭為何發生,遠比譴責戰爭重要……」差事劇團團長鍾喬,以〈一個劇作家〉這首詩,展開2024年「星期五的月光曲」文學沙龍的第一篇朗讀。

鍾喬的劇團,團名來自陳映真的小說〈第一件差事〉。鍾喬認為劇場是台上的人與台下的人對話的空間,如果沒有台下的人,其實就很難有台上的人,台下的人也很希望能與台上的人有更多對話。演戲到出神時,他覺得觀眾席的空位也有靈魂在座,包括他二十年前過世的父親。鍾喬的家鄉是三義,他的父親沒受過教育,藉著一本《三國演義》自學漢字,能將全文倒背如流,只為了去美濃抄族譜。美濃是台灣維繫客家文化的重鎮,鍾喬的父親當年抄族譜之處,正是鍾永豐他們家。

鍾喬在竹東做民眾劇場的頭一兩年,鍾永豐擔任他的助手,打雜之外,傍晚一起喝酒。後來鍾永豐在美濃從事社會運動,便邀請鍾喬到美濃指導他們經營民眾劇場。鍾永豐認為,社會運動不能純粹只是社運,應該要包羅文化、劇場、電影、音樂,讓活動有趣。

鍾永豐的作品,看似書寫自己的經歷,其實是從個人的角度凝視時代的縮影。二戰後的台灣,冷戰的陰影無所不在。受到當時許多理想主義者的影響,鍾永豐創作時,會從更大的架構著眼,諸如台灣與美國的關係,都市與鄉下的關係,工業與農業的關係。在他的童年時期,美濃曾經非常熱鬧,人口五萬多,各行各業齊備。可是大約在他國小二三年級時,由於都市化和現代教育的吸引,會讀書的人漸漸離開農村,家鄉一下子突然就空了,所以他早年的音樂創作和書寫,多在研究自己的寂寞從何而來。

鍾永豐回憶,1988年的316事件,農民抗議美國壓迫政府開放菸酒市場,美濃種植菸草的農民也在受害者之列。台灣菸葉市場在五年內懸崖式崩解,美濃農會尋找下一個可替代的經濟作物,其中一個項目是推廣種菊花,結果很慘,由於缺乏技術與經驗,加上花商落跑,一片花海爛在田裡。那年他家剪回來過剩的菊花當擺設,從客廳一路擺放到廁所。

主持人汪俊彥界定這次文學沙龍的對談主題有三個層面:詩、劇場與社會行動。對談者鍾喬和鍾永豐,都是具有左翼精神的創作者。在今日這個新冷戰的年代,鍾喬談及左翼劇作家簡國賢於1946年發表的劇作《壁》。簡國賢是台灣戰後最重要的劇作家,加入地下黨,後來被通緝,1954年被逮捕、槍決。鍾喬創作的舞台劇《戲中壁》便是講述前輩劇作家的故事,2021年他又創作《戲中壁X》讓劇作家X與劇中人(包括簡國賢)對話。

今年三月,差事劇團計畫在寶藏巖推出環境劇場《裂縫》,呈現歷史的辯證。鍾喬表示,一位死去的士兵的靈魂(來自二十年前鍾喬劇作《潮喑》)將參與今年的劇場,並且那位士兵的靈魂此刻也出現在這次文學沙龍現場,就坐在觀眾席後面的位置。主持人和許多觀眾皆以為只有鍾喬才看得見那位靈魂,經過一番騷動,大家才理解,原來是飾演靈魂的演員坐在後面。

汪俊彥總結,呈現於世人眼前的歷史都經過整理,其中充滿操作與陷阱。歷史的縫隙,正是創作者可以發揮之處。個人的歷史,鑲嵌在整個世界格局之中。透過文學、創作、行動和劇場,用現代的眼睛,從歷史當中重新找尋更多的資源,將指引我們看到未來。

--

--

文學大小事
星期五的月光曲─台積電文學沙龍

「星期五的月光曲─台積電文學沙龍」每月最後一個星期五在孫運璿科技‧人文紀念館。「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」粉專:facebook.com/teenagerwrite